当前位置: 首页 > 聚焦

全球实时:今年暑期!“逐梦苍穹”小小航天员训练营活动启动

发布时间:2023-04-16 11:04:11 来源:BRTV新闻 社会新闻

(记者 崔倩)为持续探索并完善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与环境,发挥航天科技教育联盟平台作用,北京市八一学校将于2023年暑期,面向全国举办第二届“逐梦苍穹”科技主题教育活动,定向邀请全国20 所科技特色学校,参与小小航天员训练营活动。2023年4月15日,此次活动的任务发布在八一学校第四阶梯教室举行。


(资料图)

活动伊始,大屏幕上播放起学校航天特色宣传短片《我的航天梦》。穿越浩瀚无穷的星空,一个个梦想徜徉心中。揭开无数星球的神秘面纱,探索古老神话的难测行踪。一声声天问中,传递的是航天人心底的无限热情。

在“启智”环节,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、中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王元卓,为大家带来“科幻电影中的科学——从ChatGPT到MOSS”主题演讲。王院长从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20多年,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,构建起大数据生态链。

“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,科学幻想与科学发展,到底有什么关系?”王院长首先为航天少年科学院学员们提出问题,让大家带着思考来聆听自己接下来的分享。他从电影《海底两万里》讲到了第一个动力潜艇的诞生;从电影《星际迷航》讲到了现在的3D打印食物;从电影《霹雳五号》讲到了如今的智能机器人,正是这部电影,在他的幼年时期种下了一颗科技的种子;再从电影《少数派报告》讲到了大数据,在降低犯罪率方面的预测应用,也是这部电影奠定了他现在的科研方向。

科幻电影,它首先是一个艺术作品,它可以为我们人类打开脑洞,让我们从更加宏大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,来认识我们的世界,来看待科技的发展。电影中很多场景,可能在当时看来,是异想天开。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可思议的幻想,在一定程度上,推动了现实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。更重要的是,它可以在我们内心深处,埋下一颗对科学求知的种子,有期待就会开花结果!

作为《流浪地球2》的科学顾问,他为学员们讲解了其中的科学奥秘。制作电影的整个过程中,科学顾问都会24小时待命,不分白天黑夜地配合导演组,推敲剧本的内容是否科学。例如电影里出现的数字生命卡,它应该包含什么样的结构?它的空间尺度?它的材质?影片中的每一帧,如玻璃板上的公式、电脑画面上的数据资料,都有着王院长等科学顾问的精心设计。而在电影上映前后,顾问们也会撰写大量的科普文章,帮助观众朋友们理解什么是数字生命?什么是智能量子计算机?什么是数字生命?科学家参与科幻电影的创作,将有助于科幻电影,具有更好的科学基础,更加合理。一部好的科幻电影,也可以帮助我们的科学家打开脑洞,引导我们的科研方向。优秀的科幻作品,是没有围墙的全民课堂。通过它们进行科学普及,将更容易让科学走进大众的生活。

王院长向学员们介绍ChatGPT时,为大家讲述了一个“林黛玉倒拔垂杨柳”的小故事,尽管人工智能写出来的论文,在结构、句式、文体上可以很完美,但它仍会出现一些事实性的错误。学员们在哈哈大笑的同时,也轻松理解了人工智能的不足。无论是现实中的ChatGPT,还是电影中的MOSS,其实都离不开科技发展的规律。王院长分享了自己的三点看法。其一,科技的发展不是匀速的,不是线性的,而节约式、爆炸式,它源自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大胆求证,和对未知领域的积极探索。其二,科幻源于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突破,以及这种发展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冲击。科幻既有科学的内容,也在预示科技未来的发展。其三,好的科幻作品,可以实现对科学知识的传播,激发科学问题的思考,培养对科学求知的欲望,帮大家打开科学的大门。

讲座结束后,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收获,也和王院长进行了简单互动。面对学员们关于“大数据安全性”的问题,王院长强调,我们不能因噎废食,而要大胆拥抱数据,拥抱智能,拥抱科技。同时,也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,避免自己的个人信息在网络空间的传播。

关于学员们关心的“电影中的硬核设备是不是符合现实”的问题,王院长也表示,科技顾问的作用就是让电影中的内容和现实科学相吻合,而所谓科学的想象,就是在知名科技发展的方向,在有长足发展的未来,一切都可能成真。

人民日报社资深教育记者、时事评论员赵婀娜,作为“格物”环节大咖沙龙的主持人,邀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、月球车火星车总设计师贾阳,科幻作家、编剧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超侠,上台与王元卓院长一同,解答学员们的提问。

“我把同学们的问题都看了,分了两类,一类是好问题,另一类是更好的问题。”贾老师在现场金句频频,让人忍俊不禁。有同学们问:“设计探测车时,一般需要考虑哪些问题?”“其实和把大象放在冰箱里一样,一共分三步。第一步,画出来,第二步,造出来,第三步,测一测隐患风险。但这三步里蕴含了多少技术难题,需要多少科学家付出多少心血,同学们可以好好思考下,这就是你们未来要继续的努力。”贾老师的回答风趣幽默又引人深思,让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轻松易懂。

“科幻作家怎么能想到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呀?你的点子都是哪儿来的呀?”一位学员向超侠老师发问。“都是从王老师、贾老师那来的。正是因为科幻作家特别喜欢科学,特别热爱从科学的基准上去想象,更多得把那些不可能的东西,想象成现实。科学给了我们一个基点,但我们在里面产生各种各样稀奇古怪、好玩有趣的想法,这个是科幻作家要做的。”

“如果有一天,AI有了自主意识,它会不会带来一些风险?”“我从三个方面回答你的问题。第一,我们肯定要大力推动科技的发展,因为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它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,不管是帮助我们去追寻星辰大海,还是让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都更加便捷、富足。所以,科技的发展不会放慢角度,我们肯定要拥抱自己的发展。第二,我们对科技的认知,也在不断完善过程当中。不能因为说它有问题,我们就不做了。一定是不断在踩油门的同时,也不断地踩刹车。其实不光是中国,全世界都高度重视科技伦理。科技发展一旦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,我们就要停下来想一想,如何去约束它,让它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发展。第三,我们科研人员和整个科技界,不能一味兴奋地低头赶路,快速发展,也需要抬头看看路,看一看什么需要调整。这个暂停,是有必要的。但这个暂停已经不能阻止人工智能发展的步伐了,它已经在快速发展的通道上了。我们要不断去寻找一些约束的手段,让科技向善。”王院长认真给出回答。

“有一天,太空遨游成真,你们想去吗?去了做点什么呢?”主持人问道。“地球是人类的摇篮,但是人类不能总在摇篮里。我想去宇宙看看!”一位学员的回答,赢得了大家的笑声和掌声。现场互动不断,欢笑不止,严谨的科学知识,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传递。

最后,航天少年科学院宣布聘请三位专家及辅导老师为指导教师,并颁发聘书。科信中心李锐主任解读2023 年全国航天主题教育活动的主挑战任务。学校拟定于暑期,定向邀请全国20 所科技特色学校,参与小小航天员训练营活动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时代艺术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  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